名字里的露水,为何成了老一辈的眼中钉?

名字里的露水,为何成了老一辈的眼中钉?

“李阿姨,您孙女叫 ‘ 露’ 真的不太合适…” 上周的茶话会上,我这话刚出口,李阿姨的茶杯就重重磕在了桌上。她瞪着眼睛说:”露水多干净啊!你们搞研究的就爱危言耸听!” 我揉着太阳穴苦笑 —— 这样的场景,在我十五年姓名学生涯里上演过太多次。
你们年轻人可能觉得矫情,可当年我师父教我认第一个字就是 “露”。老人家用烟杆点着《说文解字》里 “雨” 字头的部首说:”瞧见没?这些字都像清晨的露水,太阳一晒就没了。” 这话我现在还记得真切,就像昨天他喷在我脸上的烟味那么呛人。汉字构形里,”雨” 字头的字确实多与短暂无常相关,像 “霜”” 雪 “”霞”,说白了就是老一辈觉得这类字不吉利。
但 “露” 字尤其特殊。早年我在皖南采风时,听到句谚语 “晨露不登名,晚霞不入姓”,当地老人说露水是 “夜哭鬼的眼泪”。更绝的是粤语区,他们管次品叫 “漏嘢”(发音类似 “露野”),有个客户坚持给儿子取名 “露伟”,结果孩子上学天天被喊 “漏油的伟哥”。那家长后来红着眼眶找我改名时说:”早知道就该听您的…”
搞研究的说这个可能显得迷信,可阴阳五行确实有讲究。露水在子时形成,属极阴之物 —— 刚说五行属水,其实严格说是壬水… 不对,该是癸水。去年翻《淮南子》那晚我颈椎病犯了,疼得眼前发黑,却突然看到 “露水不载物” 的记载,说它 “承不住福分”。这说法让我辗转难眠,直到在洛阳发现块唐代墓志,上面赫然刻着 “露娘” 二字。你们说怪不怪?
我外婆倒是另有一番道理。她总说:”露水是月亮给草尖的吻,最干净不过。” 她老人家活到九十三,名字里就藏着 “露” 字。这种矛盾纠缠了我二十年,直到遇见书法家崔露白先生。老先生今年八十七,挥毫时手都不抖。有回他笑着跟我说:”小伙子,字哪有吉凶?是人心在作怪。”
话说回来,现实总比理论复杂。去年有个上海客户,夫妻俩都是博士,非要给女儿取名 “露西”。我说要考虑方言谐音,他们笑我迂腐。结果孩子在香港上学,同学用粤语喊她 “漏屎”(发音类似 “露西”)。那孩子现在死活要改名,她妈妈在电话里哭得喘不上气。
再举个例子,你们知道 “冰” 字在北方少用于人名吗?这和 “露” 字忌讳异曲同工。但福建人反而爱用 “冰” 字,因为他们方言里读作 “bin”,像 “彬” 字发音。所以啊,这些规矩真要因地制宜。
我个人觉得现代人不必太较真,但得明白字里藏着千百年的集体记忆。就像我总跟客户说的:名字是给孩子穿的衣裳,你可以选时髦的,但别挑件刺挠的。前些天整理旧笔记,发现 1998 年青岛有户人家给五胞胎分别取名 “露、霜、雪、雾、雹”,现在查无此人… 也不知后来怎样了。
所以你说,到底是字害了人,还是人误了字?记得有回在山西,看见枯井沿上刻着 “聚露井” 三个字,那笔划在夕阳里…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