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名字为什么有江字?

最近帮老同学给孩子起名,她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八字分析软件,斩钉截铁地说:“中间必须带‘江’字!” 我噗嗤笑出声 —— 这已经是今年第三个非要 “江” 不可的新手父母了。回家翻通讯录,光 “王江” 就有四个,其中一个还特意备注 “不是卖水产那个”。
说起来,“江” 字确实有种魔力。去年在苏州茶馆遇到位老先生,他说这字在《说文解字》里本义是 “水出蜀”,但早就不拘泥地理概念了。我特别喜欢他打的那个比方:“江像条活龙,能盘在姓氏后面当守护,也能游到名字中间当脊梁。” 这话听着玄乎,可细想真没错。我表舅叫 “江平”,年轻时在船运公司上班,有次台风天硬是把搁浅的货轮拖回港,工友们都说他名字起对了 —— 水平如镜,底下藏着暗劲儿。
音韵上更是个万能搭子。前年参加方言研讨会,有个武汉教授即兴分析:“张江、李江像打夯,咚咚两下就立住了;要是江枫、江雪这种搭配,又变成水墨画,念着念着能吐出白气来。” 我当场想起初中班长叫 “江南”,每次老师点名都像在念诗,后排男生故意接 “可采莲”,气得她摔作业本。现在想来,这名字放今天准被说 “网红款”,但二十年前绝对算清流。
不过要说 “江” 字的高光时刻,还得数武侠小说横扫书摊那会儿。83 版《射雕》重播时,我家楼下理发店突然冒出三个 “靖江”,店主儿子更绝,直接改名 “江小鱼”—— 结果被《绝代双骄》剧粉追着喊了三年 “痞子鱼”。去年回老家,发现那孩子现在真开了家渔具店,玻璃门上用荧光笔写着 “江小鱼在此”,倒也算另类圆梦。
有回在杭州南宋御街的旧书店翻到本 1987 年的《姓名与命运》,泛黄的扉页上有铅笔批注:“今人多慕江之浩荡,然水性无常。” 这话让我愣了半天。去年采访过一位叫 “江守业” 的茶园主人,他笑着掏身份证:“父亲指望我守住家业,结果我二十岁就贷款包荒山。” 他泡的龙井在杯子里根根倒立,我突然觉得,“江” 字最妙的就是这份反骨,看起来顺流而下,其实早偷偷改了道。
当然也有尴尬时刻。上周去社区办事,窗口工作人员胸牌写着 “江姗”,我脱口而出:“您父母是《上海滩》剧迷吧?” 对方脸一黑:“这是我本名!1980 年生的!” 吓得我赶紧道歉。后来查资料才发现,79-85 年出生的 “江 X” 里,三成以上是父母插队时在江边结的婚,这字成了天然的爱情纪念品。
最近倒是注意到新现象。朋友女儿叫 “江莱”,登记时工作人员再三确认:“是来去的来?” 孩子爸理直气壮:“将来の来!日语里是未来的意思!” 听得我直揉太阳穴 —— 现在年轻人玩跨界,连汉字都搞出口转内销了。不过转念一想,长江不也是各支流汇出来的?只是别像隔壁楼那对夫妻,给双胞胎起名 “江左”“江右”,孩子第一天上学就为谁站左边打起来了。
写完这些突然收到老同学消息,她最终定了 “江舟” 二字,说取 “纵浪大化中,不喜亦不惧” 的意思。我望着窗外晒得发白的马路,想起小时候在江轮上见过的那些船工,他们管甲板上反光的积水也叫 “江”。或许每个带 “江” 的名字,都是父母给孩子备下的一小片水域吧,够他们浮沉一生了。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