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碰上一对坚持要给儿子起名 “胜轩” 的夫妻,我劝到茶杯见了底。那位爸爸拍着桌子说:“胜字多好啊!赢家,霸气!” 这话听得我后脖颈发凉 —— 您猜怎么着?十年前我可能还会点头,现在啊,光去年就接手了七个名字带 “胜” 的青春期孩子心理咨询案例。
拆开这个字瞧瞧吧。左边 “力” 右边 “生”,《说文解字》说本义是 “任也”,扛得起生命重担的意思。但演变到后来,战争文书里 “大胜”“全胜” 满天飞,这字早被硝烟腌入味了。更绝的是楷书写快了,右边那 “生” 字活像歪倒的 “腥” 字 —— 这话我可只跟茶馆老客们唠过。
发音也是道坎儿。去声调砸下来跟秤砣似的,比 “浩”(hào)、“睿”(ruì)这些同样四声的字更刺耳。有个叫 “胜男” 的苏州姑娘跟我诉苦,每次老师点名都像在喊 “剩饭”,同学起哄说她 “注定嫁不出去”。其实吧,吴语里 “胜”“剩” 发音几乎一样,这忌讳现在年轻人可能不懂,但保不齐遇上哪个刻薄亲戚。
最让我揪心的是五年前那个叫 “胜豪” 的男孩。这孩子生在温州商人家庭,名字里塞满 “必胜”“豪强” 的期待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小学三年级就被同学激得天天打架 —— 别的孩子听见 “胜豪” 这名字,下意识就觉得该跟他比划比划。后来他妈哭着来找我改名,说孩子自己把作业本名字全涂黑了,写着 “我叫阿毛”。
那些隐形的压力啊,像给三岁小孩套上铠甲。我经手过的案例里,名字带 “胜” 的成年人,八成自述 “总怕让人失望”。有个叫 “胜杰” 的程序员,熬到脱发都不敢换工作,就因为领导常说 “你这名字不该认输啊”。倒是有个叫 “胜男” 的姑娘反转了命运,可你知道她费多大劲?创业成功那天发朋友圈:“终于能原谅我爹了。”
古籍里确实说这字吉利,《周礼》里还有 “胜国” 这种雅称。但如今满大街 “必胜客”“胜者为王” 的广告牌,早把文化基因给篡改了。上个月翻学生名册,光一个班就有 “胜宇”“胜楠”“胜淇”—— 说实话,我头皮都麻了。这字像把双刃剑,家长本意是给孩子装备武器,可能刺着的却是孩子自己。
要是非想要点拼搏意味,不如看看 “越” 字。同样有超越的意思,但藏着 “翻山而过” 的从容,音调还是婉转的阳平。或者 “勖”(xù)字,勉励之意却不带杀气,写出来还特别有书卷气。最近帮人起的 “知勖” 就挺好,既不说破野心,又暗含力道。
临走前那对夫妻还是选了 “胜轩”,我只好偷偷跟孩子奶奶说:“多教孩子下棋吧,让他知道,有时候‘不胜’才是大智慧。” 老太太眨眨眼往我兜里塞了把龙眼 —— 后来啊,每次吃龙眼我都想起那孩子,不知道他会不会在某天,也恨透了自己名字里这把悬着的小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