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柳姓黄为什么不好起名?

帮表弟家新生的闺女起名那天,我盯着 “柳” 字发了半小时呆。孩子爸递来杯龙井,茶叶在杯底竖成一根针,我突然脱口而出:“要不叫柳如眉?”—— 桌上瞬间安静。后来我媳妇说,当时舅妈的表情像生吞了颗话梅,“柳如眉,柳树成精了还是咋的?”(这事儿被笑话了整整三年。)

 

1.

 

“柳” 姓的尴尬,像极了它本尊的枝条 —— 看着柔美,碰上了才知道多难摆弄。去年有个客户坚持要叫 “柳絮”,我劝了半小时:“您想想孩子春游时…” 话没说完,对面爸爸自己先笑趴了:“全班喊‘柳絮过来拍照’,听着像在召唤杨花!” 最后定了 “柳亭”,取 “长亭外古道边” 的意境,虚词当缓冲带果然顺耳许多。

 

上声姓氏都这毛病,三声接四声像踩急刹车。试过 “柳皓轩”,念快了总听成 “柳好悬”。有回在幼儿园门口听见家长喊 “柳雅静”,前两个字先下坠再猛扬,活生生喊出了过山车的气势。后来我发现,配平声或阳平最保险,比如 “柳安晴”,三声接一声再接二声,跟唱歌似的有起承转合。

 

2.

 

至于 “黄” 姓,简直是把调色盘泼在取名纸上。去年有个宝妈急哭了,说爷爷非要按辈分用 “耀” 字,我脑内瞬间警报狂响 —— 黄耀… 这不是某保健品招牌吗?最后硬着头皮建议 “黄耀川”,好歹用开阔意象压住了暴发户感。阳平姓的宿命就是头重脚轻,叫 “黄宏伟” 像在念颁奖词,改 “黄疏桐” 立刻有了留白。

 

颜色姓氏自带隐喻,黄粱梦的典故太深入人心。曾给双胞胎起名 “黄暄”“黄煦”,取 “负暄”“和煦” 之意,孩子姥姥当场皱眉:“暄字拆开是‘日宣’,太阳底下宣告啥呢?”(后来才知道老人迷信拆字占卜。)最离谱的是有客户要求名字带 “金” 补五行,我脑抽提议 “黄钰”,说完自己先捂脸 —— 这不成 “黄鱼” 了?

 

3.

 

现在工具箱里常备几招。比如虚词救场:“柳之夏” 就比 “柳夏” 透气;或者偷师古诗词,给 “黄” 姓配冷门字:“黄既白” 出自苏轼 “不觉既白”,既中和了颜色又显书卷气。有次翻《楚辞》灵感迸发写下 “柳兮”,被客户婉拒:“老师,孩子以后考试光写姓名字号就得半分钟…”

 

干这行越久越觉得像走钢丝。上周翻到十年前的笔记,赫然写着 “柳成荫”—— 当时还得意 “柳暗花明” 的巧思,现在看纯属硬凑。客户说得委婉:“孩子长大要是秃顶…” 咳,谁还没几个黑历史呢?

 

4.

 

梅雨季的傍晚,收到个红包。去年坚持用 “黄鹤” 的客户发来视频:扎小辫的姑娘在背 “昔人已乘黄鹤去”。她爸在画外音里笑:“现在全班都管她叫小仙人。” 窗外的雨突然变得很轻。

 

或许好名字本该像柳枝蘸水,留些荡漾的余痕。就像我女儿班上那个叫 “黄豆豆” 的男孩,每次运动会广播喊他名字,全场都跟着笑 —— 但所有人都会记得,那个跑起来像颗欢快豆子的小黄同学。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