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不能用春字起名

为什么不能用春字起名

话说前几天在咖啡厅等人,隔壁桌的妈妈正跟朋友炫耀刚出生的女儿:”我们决定叫她 ‘ 春晓 ‘,多有诗意啊!” 我差点被咖啡呛到 —— 这名字让我瞬间想起小学同学 “王春燕”,每次点名全班都憋笑憋到内伤。
我妈常说:”名字是人的第一张名片。” 可这张名片要是印着 “春” 字,搞不好就成了段子手们的素材库。我自己也曾想用 “春” 字给侄女取名,直到查了资料才发现,这个看似美好的字眼,藏着不少坑。
先说 “春” 字的联想吧。古人写 “春色满园关不住”,现代人说 “春心荡漾”,同一个字,意境差出十万八千里。我翻过一本民国时期的《姓名禁忌考》,里面明确写着:”春字主淫,不宜为闺名。” 这话现在听着封建,但你看看《金瓶梅》里 “春梅” 的下场,再想想现在某些小电影里动不动就 “春宵一刻”,嗯… 这个嘛。
方言谐音更是个雷区。我广东的朋友 “李春芳” 从小到大被叫 “你蠢慌”,福建同事 “林春娇” 总被问 “要不要喝凉茶”(闽南语 “春娇” 谐音 “喘咳”)。最绝的是东北某位 “张春发” 大叔,每次自我介绍都像在开车:”我,春发,年年发!” 底下哄笑一片,大爷还一脸懵。
职场偏见也挺现实。去年某招聘平台数据说,叫 “春 X” 的女性简历回复率比平均值低 17%。人力朋友私下跟我说:”看到 ‘ 春红 ” 春艳 ‘ 这种名字,总觉得是上个世纪歌舞厅的艺名。” 虽然政治不正确,但刻板印象就像粘在名字上的口香糖,甩都甩不掉。
有意思的是,我查到家谱发现,曾祖母居然叫 “周慕春”。问过长辈才知道,当年乡下人觉得 “春” 字贱,专门用在丫鬟身上,奶奶这是翻身做主后故意反着来。不过那会儿村里人背地里都叫她 “浪姐儿”,直到她提着扫把追打三个巷子才没人敢叫。
说到这儿,想起邻居家小孩 “陈一春”。那孩子每次自我介绍都脸红到耳根,因为总有人接茬:”哦,一春,那还有二春三春吗?” 后来他硬是逼着父母给改了名。心理学上管这叫 “名字羞耻”,就像给你套了件不合身的花衣裳,走哪儿都别扭。
当然也有例外。作家林语堂给女儿取名 “林如春”,取自 “万物静观皆自得,四时佳兴与人同”,确实雅致。但问题是,咱们普通人能有大师的文化底气吗?我表妹非要给女儿起名 “春藤”,结果幼儿园老师一直记成 “春梦”,家长群里的表情包就没停过。
互联网时代又添新风险。你搜搜 “春” 字相关联想词,跳出来的没几个能登大雅之堂。我试过在相亲网站用化名 “刘迎春”,收到的私信八成是油腻调情。大数据可不管你是 “春光明媚” 还是 “春意盎然”,算法只认关键词。
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父母追求独特,觉得 “春” 字复古又文艺。但你们想想,等这批 “春日宴”” 春风渡 “长大的时候,幼儿园里怕是要上演《红楼梦》选角 —— 满园子” 春 ” 字辈,老师点名叫人得像翻宫廷档案。
其实最让我纠结的是,理性上知道名字不该有贵贱,可情感上还是怕孩子将来受委屈。上次劝闺蜜别用 “春” 字,她反问我:”《春江花月夜》不美吗?” 美啊,可张若虚要是活在今天,大概率会被网友 P 成表情包配文:”孤篇盖全唐?不,是孤篇骚全唐。”
所以,你家孩子要叫 “春” 吗?嗯… 再想想?至少别让 ta 将来哭着问你:”妈,当年是哪个春字打动了你?是春药的春,还是春宫的春?”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