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块玉的千年广告

一块玉的千年广告

“这名字也太老气了吧?” 朋友皱着眉头划掉名单上的 “瑞” 字,转而勾选了某个北欧风格的名字。我望着那个被抛弃的汉字,突然想起去年在洛阳博物馆见到的汉代瑞圭 —— 青玉上的云纹已经模糊,但阳光穿过玻璃展柜时,那抹温润的光泽依然让人心头一颤。说来有趣,一个被当代年轻人嫌弃 “土气” 的字,却能在三千年岁月里始终保持顶级流量,简直像是打了永久会员制的广告。
“瑞” 的左半边是斜玉旁,这个偏旁在《说文解字》里被归入 “玉部”。但古人眼里的玉可不是什么装饰品,它更像是今天的公章加身份证。记得在江西考察时,当地老艺人演示过如何用玉圭调兵 —— 把玉器劈成两半,君臣各持其一,合得上才是真命令。这种 “瑞节” 制度在《周礼》里写得明明白白,以至于后来连好兆头都叫 “祥瑞”。权力的信物慢慢变成了吉祥的符号,就像青铜鼎从炊具变成礼器,人类总喜欢给实用物品加上精神附加值。
那块汉代瑞玉的沁色特别美,像被雨水晕开的朱砂。匠人刻意在圭首雕了谷纹,当时陪同的馆长说:”所谓五谷丰登的瑞兆,不过是想吃饱饭的愿望。” 这话突然让我理解为什么 2000 年前后的新生儿名册里,”瑞” 字出现频率暴涨。98 年国企改革时的下岗潮,03 年非典时期的恐慌,都让父母们疯狂抓住这个象征安全的字 —— 经济增速可以放缓,但孩子名字里必须藏着十全大保的承诺。
我采访过一位叫 “瑞霞” 的奶奶,她生于 1958 年大跃进时期。”这名是村支书起的,说像朝霞那么吉祥。” 老人摩挲着掉漆的搪瓷杯,”后来挨饿时我总想,要是把 ‘ 瑞’ 字嚼碎了能当饭吃多好。” 这种集体记忆塑造的命名审美,在 80 后父母身上尤为明显。但有意思的是,他们的子女 —— 那些被叫做 “子瑞”” 瑞轩 “的 10 后们,正在社交平台把名字缩写为”ZR””RX”,传统吉祥符被压缩成了极简主义代号。
上海某小学 2023 届的班级名单显示,叫 “瑞阳” 的孩子多达五个。班主任苦笑着给我看他们的区分方式:眼镜瑞阳、酒窝瑞阳、足球瑞阳… 这种重名狂欢背后,藏着中产家庭微妙的攀比心理。去年在杭州相亲角,我就见过一位母亲举着牌子:”女,94 年,英国硕士,瑞字辈”,仿佛那个汉字是镶在简历上的玉扣。但必须承认,当我在儿科医院听到护士温柔地喊 “小瑞恩打针啦”,又觉得这个字在消毒水味道里突然柔软起来。
起名师傅老王给我看过最妙的案例:有个早产儿被取名 “瑞桉”。”桉树长得快,加上瑞字保平安。” 孩子父亲搓着手解释,他 T 恤上还沾着加班的咖啡渍。这让我想起《红楼梦》里贾宝玉含玉而生的设定,古今父母的心从来都是相通的。不过现在玉器店里的 “瑞兽吊坠” 柜台前,更多是举着手机比价的年轻人,他们可能不知道,自己正在参与一场延续三千年的符号消费。
最近总刷到 2024 年新生儿名字预测视频,博主们信誓旦旦说 “瑞” 字要过气了。但就在上周,我表妹给女儿报了户口 ——”知瑞”,取自 “知书达理,祥瑞安康”。你看,大众的选择未必是俗,只是因为我们都在渴望同一种安全感。那块汉代瑞圭现在应该还躺在博物馆里吧?不知道三千年后的人们,会不会对着我们的名字考古,就像我们揣测 “瑞节” 的用途一样。
下次在幼儿园门口听到 “瑞” 字名,你会先想到玉器,还是那些笑着应答的小脸?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