铃铛虽清脆,起名需三思 —— 一位姓名学研究者的观察手记
上周接待了一位年轻妈妈,她想给刚出生的女儿取名 “雨铃”,说是听起来清新雅致。当我看到那个 “铃” 字时,手指不自觉地敲了敲桌面 —— 这已经是本月第七个想用 “铃” 字起名的咨询了。说来有趣,这个在十年前还略显冷僻的字,现在却像春笋般在新生儿名册里冒头。但作为一个见证过太多名字故事的过来人,我总觉得有必要说说这个看似美好却暗藏玄机的字。
记得刚入行那年,我在古籍馆翻到一本明代《字触》,里面记载 “铃” 本为 “马项下鸣也”,原是系在牲口颈间的响器。这个出身就带着几分辛劳意味,与现在家长们期待的 “小公主” 形象其实颇有落差。五行属金不假,但此金非富贵之金,更像是金属相击的肃杀之气。有位同行曾打趣说:”铃铛挂在门口是招财,挂在人身上就成了招风。” 这话虽糙,却让我想起前年遇到的一个案例。
那是个叫 “美铃” 的姑娘,二十八岁来咨询改名。她苦笑着说从小到大最怕自我介绍,因为总有人接茬 “是灭蚊的那个灭铃吗?”。更糟的是她做外贸工作,英文名不得不取 “Melinda”,结果外国客户都困惑为什么中国父母会给女儿取个杀虫剂名字(注:灭蚊铃是一种常见杀虫剂)。我翻看她生辰八字时,发现日主甲木弱极,而 “铃” 字双金克木,难怪她总说做事容易半途而废。后来改作 “茗” 字,茶香温润的木性反倒助旺了她的运势。
音韵学上,”铃” 字确实占便宜。阳平声调上扬,与很多姓氏搭配都朗朗上口。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 —— 太容易搭配反而导致泛滥。去年某地幼儿园公布新生名单,一个班三十人竟有五个 “X 铃”。更微妙的是其谐音网络,在方言区尤其要小心。有位福建客户坚持要给孙子取名 “家铃”,直到我找来当地朋友当场用闽南语念给他听 ——”ga-ling” 的发音与 “枷锁” 几乎无二,老人家顿时变了脸色。
不得不承认,现代社会给传统姓名学带来了新课题。现在父母们偏爱 “铃” 字,多少是受动漫影视影响,觉得带着铃铛的角色都俏皮可爱。我书房里那本 1998 年版的《起名通书》中,”铃” 字还排在金属部末位,现在的网络起名软件却把它捧进了前五十。有次和同行争论这个问题,他坚持说时代在变,我们不该拘泥古法。但当我拿出十几个因为 “铃” 字产生困扰的案例后,我们达成的共识是:可以用,但要讲究方法。
比如去年帮一对音乐家夫妇取名,他们钟情 “铃” 字又担心太重。最后折中用了 “苓” 字,草字头化解了金气,朱砂红的印章落在纸上时,像极了一枚小铃铛落在草丛里。还有种改良方案是在中间加字缓冲,像 “铃悦” 就比单纯的 “铃” 字柔和许多。说来有趣,有次在茶楼偶遇十年前我给取名 “铃兰” 的姑娘,她说这个名字后来意外帮她在法国留学时获得导师好感 —— 在法语里 “muguet”(铃兰)是五月节象征幸福的吉祥花。
夜深整理案例时,我常觉得每个汉字都像一枚多面水晶。那个看似清脆的 “铃” 字,在命理师眼里是叮当作响的金属,在语言学家耳中是声调的变化曲线,在父母心中可能承载着对女儿银铃般笑声的期待。上周最终说服那位妈妈把 “雨铃” 改作 “雨霖”,她发来宝宝视频时,我听见背景音里真有雨滴落在树叶上的声响 —— 这或许就是姓名学最迷人的地方,我们不是在挑选文字,而是在为生命寻找最和谐的共鸣。
(后记:写完这篇文章时,窗外的风铃突然响了三下。我笑了笑,或许 “铃” 字本身并无好坏,就像这风铃,挂在檐下是风景,系在腰间就成了负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