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帮侄女取名,我兴致勃勃提议 “蕴” 字。“蕴文”“蕴宁”“蕴禾”—— 多雅致啊!可全家瞬间沉默。嫂子干笑两声:“这字…… 现在不太用了吧?” 我妈更直接,筷子一搁:“听着像中药罐子底下积的药渣。”
我愣住。蕴,草木葱茏、藏珠含玉的字,怎么就成了禁忌?
回家翻《说文解字》,“蕴,积也”。明明自带 “厚德载物” 的底蕴。问做户籍警的老同学,他挠头:“去年经手三百个新生儿,没一个用‘蕴’。倒是‘梓轩’‘沐宸’撞名到系统卡顿。” 更怪的是楼下茶馆,原叫 “蕴芳斋”,前年突然换成 “茗悦轩”。老板偷偷告诉我:“老顾客说‘蕴’字闷得慌,像湿衣服捂馊了。”
你猜怎么着?我甚至查了风水论坛。有人言之凿凿:“蕴字属阴,孩子压不住会体弱。” 更离谱的帖子说它谐音 “孕”,怕女孩早恋。气得我摔鼠标 —— 那 “萱”“蕊” 不是更 “女气”?
我妈那代人的名字里,“蕴” 并不罕见。张阿姨叫 “蕴华”,年轻时是厂花;对门李叔大名 “蕴山”,扛煤气罐上六楼不带喘。现在反倒忌讳了?朋友一针见血:“过去取名看字义,现在算笔画、测五行、查星座,最后还要抖音搜‘最旺财名字排行榜’。”
想起帮人改名的玄学博主 “周易老李”。他直播里说,现代人取名像在雷区蹦迪:“‘涵’字去年还火,今年就有人说像‘含冤’。你们啊,不是选字,是在选护身符。” 弹幕齐刷刷 “求大师避坑字库”。
但 “蕴” 字真那么不堪?《诗经》里 “蕴隆虫虫” 写暑气蒸腾,白居易用 “蕴藻” 描画水草摇曳。民国时 “蕴” 字常入名,因它暗含 “待时而动” 的智慧。如今却成了 “闷”“霉” 的代名词 —— 是我们太浮躁,还是汉字在偷偷变质?
写到这里,瞥见书架上《红楼梦》。贾府四春 “元迎探惜”,谐音 “原应叹息”。曹雪芹敢用命运伏笔取名,今人倒怕一个字压垮人生。有时觉得,我们对名字的恐惧比鬼还多。
昨晚梦见小学同学周蕴。她总笑说名字是爷爷翻《楚辞》取的,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 的意思。醒来查她朋友圈,最新动态是:“给女儿取名‘周一’,简单,省得折腾。”
或许名字终究是时代的镜子。当 “梓涵” 泛滥成灾,“蕴” 字蜷进角落,我们怕的不是某个字,而是失控的隐喻,是那些自己都说不清的、关于命运的焦虑。
但我还是用 “蕴” 字写了首诗。名字不敢,文字总行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