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帮表弟取名,我随口提了句 “嵩” 字,结果全家人摇头摇得像拨浪鼓。我妈甚至瞪了我一眼:“这字多沉啊,孩子背不动!” 我当场笑出声 —— 一个字而已,还能压垮人不成?但笑完仔细一想,好像确实没怎么见过名字里带 “嵩” 的人。
“嵩” 本意挺好,指高山,稳重大气。可现实里,它总被嫌弃。邻居家小孩叫 “嵩然”,开学第一天就被同学喊 “松树”,气得他回家吵着要改名。后来听说他爸当年选这个字,纯粹因为算命先生说 “五行缺土”,结果土是补上了,孩子却差点被谐音梗逼疯。这事儿让我妈更坚信她的理论:“名字要轻快,像‘嵩’这种字,看着就累。”
其实除了谐音,这字输在太 “端着”。笔画多得像在练书法,考试时别人都写完三道题了,“嵩” 字才刚爬完上半截。朋友阿琳更绝,说她拒绝 “嵩” 是因为总联想到 “嵩山少林寺”——“万一孩子将来被逼着练武呢?” 这理由荒唐得我无言以对,但转念一想,名字本来就是一场大型脑补游戏。
不过话说回来,去年在古镇遇到个茶艺师叫 “嵩月”,意外地合适。她手指修长,泡茶时像在抚摩山峦,名字和气质莫名契合。当时我就想,或许 “嵩” 字挑人 —— 得有点仙风道骨才镇得住。像我这种喝奶茶都要加双份珍珠的俗人,确实配不上。
现在路过书法班,看见小孩们歪歪扭扭写 “嵩” 字时龇牙咧嘴的样子,我又心软了。字没错,错的是我们总想太多。哪天要是遇见个虎头虎脑的 “嵩” 字小朋友,我肯定冲上去夸他爸妈有勇气。毕竟,山嘛,有人嫌重,就有人爱它的巍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