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星” 字起名,为何成了家长们的 “避雷区”?
最近听说一个事儿,朋友的表弟给孩子取名 “星宇”,本想着寓意 “星辰大海,宇宙无限”,结果孩子上学第一天就被同学起了外号 ——”猩猩”。朋友哭笑不得地跟我吐槽:”你说这 ‘ 星’ 字招谁惹谁了?”
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帮另一个朋友的孩子取名时的经历。翻遍古籍,查遍姓名学资料,最后发现 “星” 字在起名界,居然是个 “高危字”。这倒让我好奇了,一个看起来如此美好的字,怎么就沦落到这般田地?
从字形上看,”星” 字本身其实挺无辜的。 拆解开来看,”日” 生 “星”,寓意光明和希望。在古代星象学中,星辰更是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—— 紫微星象征帝王,文曲星主文运。但问题就出在这里,古代星象学讲究 “天人感应”,认为星辰会影响人的命运。所以有些地方忌讳直接用 “星” 字取名,怕孩子 “承受不住” 星辰的力量。这说法现在听起来有点玄乎,但在某些地区的老一辈人心里,依然是个心结。
谐音问题才是 “星” 字最大的坑。 我认识一位小学老师,她班上有个孩子叫 “李星”,结果同学们硬是把名字喊成了 “离星”,还编了个顺口溜:”李星李星,离星星远点”。孩子委屈得不行,家长最后不得不去改了名。更离谱的是,有个网友分享说,她叫 “张星月”,结果从小到大都被叫 “长猩月”,活生生把个文艺名儿喊出了动物园的味道。
现代人取名还有个毛病 —— 跟风。 记得前几年流行 “梓轩”” 子涵 “的时候,一个班能找出好几个同音不同字的。现在倒好,” 星 “字又成了新宠,各种” 星辰 “”星宇”” 星瑶 “扎堆出现。我有个做户籍工作的朋友说,最近几年新生儿名字带” 星 “的比例直线上升,但很多家长根本没考虑过谐音和寓意的问题,纯粹是觉得” 好听 “”时髦”。这就好比赶潮流买衣服,不管合不合适,先穿上再说。
其实吧,”星” 字本身没问题,有问题的是我们用它时的随意。 古人取名讲究 “五格剖象”,要兼顾字形、字义、字音,甚至还要考虑生辰八字。现在倒好,有些家长取名全凭一时兴起,或是跟风网红名,结果坑了孩子。我见过最绝的是一个家长给孩子取名 “王者荣耀”,这脑回路,怕是连星辰大海都装不下。
话说回来,现代人取名是不是太依赖 “流行字” 了?翻开现在的点名册,清一色的 “轩”” 涵 “”辰”” 星 “,乍一看还以为进了偶像剧片场。反倒是那些简单朴实的名字,像” 建国 “”淑芬” 之类的,现在倒成了稀有物种。这算不算一种文化上的倒退?
个人觉得,取名这事儿,真没必要一味追求 “高大上”。 与其绞尽脑汁想个看似独特实则烂大街的 “星” 字名,不如回归名字最本质的功能 —— 一个让人记住的符号。简单点,真诚点,比什么都强。毕竟,名字再华丽,也不如活得漂亮来得实在。
最后说个冷知识:在古代,北斗七星中的第七星 “摇光”,又被称为 “破军星”,主杀伐。所以有些武将世家会特意避开用 “星” 字取名,怕冲撞了煞气。当然,现在没人信这个了,但想想也挺有意思 —— 我们费尽心思给孩子取的名字,说不定在古人眼里,就是个 “大凶” 之兆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