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个老同学找我聊天,说她女儿出生三个月了,还在为名字发愁。她特别喜欢 “曦” 这个字,觉得阳光又有诗意,但家里老人坚决反对,说这字 “压不住”。她问我:”这都 2023 年了,怎么还有这种讲究?” 我捧着茶杯笑了笑 —— 这种对话在我这儿太常见了。
说起来,”曦” 字确实挺特别的。去年给一个做设计的客户孩子起名时,我就详细研究过这个字。你看它左边是 “日”,右边是 “羲”,拆开来暗含 “伏羲测日” 的古意。在五行里属火不说,光是那二十一笔的复杂结构,在传统姓名学里就叫 “字势太重”。有个老前辈跟我讲过,这种字像把雕花青铜剑,看着华美,但普通人挥起来容易伤着自己。
我经手过最典型的案例是个叫 “梓曦” 的姑娘。她妈妈是我表姐的同事,当初坚持要用这个字,说希望女儿像晨光一样耀眼。结果孩子上小学第一天,老师点名时愣是念成了 “梓义”,同学们跟着叫了半个学期。那孩子后来变得特别抵触自我介绍,初中时甚至偷偷去派出所想改名。这事儿让我琢磨了很久 —— 有时候忌讳未必是玄学,光是书写辨认的麻烦就够折腾人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代人对这些讲究确实越来越看淡了。我工作室的登记簿上,2018 年至今就有七个 “曦” 字辈的宝宝,比前十年加起来都多。有个 90 后爸爸说得直白:”我女儿将来要出国留学的,英文名直接叫 Sunny,谁还管你笔画吉凶?” 但有意思的是,这些父母选 “曦” 字时,往往会不自觉地搭配些 “压秤” 的字,比如 “承曦”” 睿曦 “,好像潜意识里还是在找平衡。
我自己对 “曦” 字的态度挺矛盾的。从审美上说,它是我最喜欢的汉字之一,晨光微露的意象多美啊。但三年前给自家侄女起名时,我最后还是没敢用。倒不是迷信,是想起邻居家那个叫 “曦童” 的孩子 —— 那孩子每次考试写名字都比别人慢半拍,有次期末考急得直哭。你看,有些忌讳与其说是命理,不如说是种温柔的预见。
现在年轻人起名越来越讲究个性,前两天还看见有父母给孩子起名 “元宇宙” 的。相比之下,”曦” 字那点忌讳简直像老黄历。但话说回来,传统文化里那些讲究,往往藏着前人总结的生活智慧。就像我师父说的,名字是跟着人一辈子的咒,不在于多响亮,而在于能不能轻轻托住人生里那些起起落落。
所以你说这字到底能不能用?上个月有个客户非要给体弱的早产儿用 “曦” 字,我劝她配了个 “安” 字。后来收到她发的视频,小家伙摇摇晃晃在病历本上画自己名字,太阳光正透过窗户照在那歪歪扭扭的 “日” 字旁 ——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,或许名字真正的力量,不在于避讳什么,而在于我们愿意为它注入多少温暖的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