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雯” 字起名,我劝你三思

“雯” 字起名,我劝你三思
那天下午,王女士坐在我对面,浅蓝色毛衣袖口沾着一点婴儿奶粉,手机屏幕上是她列了半个月的候选名单:”梓雯”” 诗雯 “”雯琪”…… 她叹了口气:”都说雯字温柔有文化,可怎么总觉得差点意思?”
我给她续了杯桂花茶。从业十年,这样的场景太熟悉了。
先说句公道话——”雯” 确实美。雨字头下配个 “文”,《说文解字》里说是 “云成章曰雯”,像彩云织就的锦缎。李清照写 “瑞脑消金兽,薄雾浓云愁永昼”,虽没直接提 “雯”,但那种朦胧的美感是相通的。古代文人用它题画作诗,但你们发现没?《红楼梦》里晴雯的名字是曹雪芹的艺术创作,真实历史中叫 “雯” 的大家闺秀,翻遍史料也找不出几个。
可到了现代,问题就来了。去年帮深圳的李先生改名,他女儿叫 “嘉雯”,在粤语班里被喊了三年 “加昏”。更扎心的是某小学班主任跟我吐槽:班上 23 个女生,5 个带 “雯” 字,发作业本得像拆盲盒 ——”这个紫雯不是子雯,那个文雯也不是雯文”。
(说到这里,我得坦白:2018 年新生儿姓名报告里,”雯” 字在女名用字中排第七,比 “萱”” 涵 ” 还猛。每次看到榜单,我都忍不住扶额。)
最让我揪心的是杭州的周女士。她坚持要给女儿用 “雯” 字,说算命先生讲这字能补五行之水。结果孩子三年级时哭着回家,同学把 “小雯” 叫成了 “小瘟神”。那天她红着眼睛来找我:”早知就该听您的,用那个‘霂’字……”
这个字最大的坑其实是:它把女孩子的柔美标签贴得太死。去年参加命名研讨会,有位语言学教授说得犀利:”‘雯’字就像粉色蓬蓬裙,可爱但容易腻。” 我深以为然。翻翻客户档案,十个用 “雯” 的父母,九个希望女儿 “文静优雅”,却很少有人问:如果这孩子天生是个爬树打球的假小子呢?
(等等,刚才说方言问题,其实在潮汕话里 “雯” 发音更像 “门”,倒不算硬伤。但普通话的 “wén” 音实在容易撞车 ——”温”” 瘟 “”闻”,哪个都不是好搭档。)
我家老大出生前,丈夫翻着字典说:”雯字多好,王字旁加文,又贵气又斯文。” 我当场给他看电脑里存的 “重名预警表”:”你愿意女儿将来在公司邮箱叫‘zhiwen.zhang3’吗?” 后来我们选了 “昀” 字,取日光之意。现在女儿总得意地说:”全班就我的名字里有太阳!”
如果非要给建议,我会推荐这几个字:
  1. “旻”(mín):秋天的天空,比 “雯” 更开阔。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字,是看到外婆家稻田上方的苍穹,蓝得能滴下水来。
  2. “霭”(ǎi):林间雾气的诗意,雨字头但更冷门。有位客户给女儿起名 “霭宁”,后来成了她们幼儿园唯一没撞名的孩子。
  3. “昉”(fǎng):日初明之意,给女孩用反而有种飒爽。上次用它给双胞胎姐姐起名,妹妹叫 “昀” 凑成 “日月同辉”,家长现在还每年给我寄贺卡。
有回深夜改方案,突然想起小时候班里转来个叫 “招娣” 的姑娘。她总把课本名字页折起来,说自己的名字像道伤疤。可能我们这行做久了,总会有点执念 ——名字不该是父母的审美实验,而是孩子能挺直腰板说出口的终身礼物
(写完这篇,突然有点犹豫。上周还有个客户坚持用 “雯” 字,因为那是她去世母亲名字里的字。你看,起名这事啊,哪有什么绝对的对错……)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