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个坚持要用 “华” 字的客户,后来怎么样了?
记得去年春天,一位穿着考究的先生坐在我对面,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上那张写满名字的纸。”我女儿必须用 ‘ 华’ 字,” 他语气坚定,”家父名讳中有 ‘ 华’,这是传承。” 我看着他推过来的名单 ——”华萱”” 华琳 “”华玥”,每一个都精心设计过,却让我心里暗暗叹了口气。
说实话,这种场景我见得太多了。”华” 字就像一件传家宝,人人都知道它金贵,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扛得住这份重量。十年前我刚入行时,也曾痴迷这个字的美,给我侄女取名 “华曦”,现在想想,那孩子上学第一天就被同学喊成 “滑稽”,气得回家直哭。这事儿成了我心里的刺,每次看到 “华” 字都隐隐作痛。
一、”华” 字的光环,到底有多耀眼?
《说文解字》里说 “华,荣也”,像极了那些坚持用这个字的父母眼中的光彩。我有个客户翻遍《诗经》找出 “有女同车,颜如舜华”,非要给女儿取名 “舜华”。当时我心想这名字美则美矣,可您家姓马啊 ——”马舜华” 连读像不像 “马上滑”?后来果然听说那孩子体育课总被起哄 “小心滑倒”。
更让我揪心的是去年遇到的 “刘华” 小朋友。你猜怎么着?方言口音让他的名字成了 “牛滑”,同学画了头牛在滑冰场作业本上。父母后来红着眼眶找我改名,我一边写新的名字建议,一边暗骂自己当初怎么没多劝两句。
二、现实给的耳光,比《康熙字典》还响
现在的小孩写 “华” 字,十个有八个会把右边的 “化” 写得像团乱麻。上个月去学校讲座,看见个孩子把 “张华” 写成了 “张毕”,老师打叉时那孩子委屈的样子,让我想起电脑小字号里这两个字的纠缠不清。有位妈妈还跟我吐槽:”华字笔画那么多,考试时光写名字就慢半拍!”
时代变得太快。八十年代满大街的 “建国”” 爱华 “,现在听起来像出土文物。年轻父母们更爱” 一诺 “”子墨” 这种利落的名字,有个 “90 后” 爸爸直言不讳:”‘ 华 ‘ 字听着像我叔伯辈,总不能让我闺女顶着个老干部名字吧?” 这话虽然刺耳,但翻翻新生儿名册就懂了 —— 去年某地排名前 100 的名字里,”华” 字组合全军覆没。
三、要是非用不可,怎么办?
话说回来,我至今记得给一对华侨夫妇的儿子取名 “华安” 的场景。他们执着地要在异国他乡留下华夏印记,我们反复调试后发现:”华” 放中间,前后用单字压住,居然意外地稳当。后来他们寄来照片,孩子作业本上的名字工整得像印刷品 —— 原来那对父母每晚陪孩子练字半小时,就为写好这个 “华”。
所以我的建议很拧巴:既不想浇灭人们对 “华” 字的热爱,又得把丑话说在前头。如果非要我用专业术语总结,那就是 ——”华字像旗袍,不是谁穿都好看,但找到对的剪裁就能惊艳时光”。比如 “清华” 就比 “华强” 顺耳,”华” 配虚词(如 “华之”” 若华 “)比配实词更安全,当然,最好先让孩子用方言和普通话各念十遍。
前几天又碰到那位坚持用 “华” 字的先生,他女儿最终叫 “书华”。问起缘由,他苦笑:”您说得对,’ 华琳 ‘ 用我们家乡话念像 ‘ 滑溜 ‘…” 看着他女儿工整书写自己名字的样子,我突然想起那个叫 “华曦” 的侄女 —— 如果重来,我还会建议这个名字吗?嗯… 也许不会,但谁知道呢?毕竟每个汉字,都等着在某个孩子的生命里,开出意想不到的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