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为什么起名用梓的多》

《为什么起名用梓的多》
去年参加侄女的幼儿园开放日,老师点名时我差点笑出声 ——“梓涵”“梓萱”“梓豪”…… 十个孩子里三个带 “梓”,剩下几个不是 “轩” 就是 “辰”。回家路上我忍不住翻手机相册:五年前给女儿取名时,我还在 “梓玥” 和 “若曦” 之间纠结半天,现在想想,得亏没选,不然她班上怕是能组个 “梓字辈姐妹团”。
从《诗经》到点名册

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说 “梓” 字流行,是算命先生告诉我的。朋友家孩子五行缺木,大师在纸上龙飞凤舞写下 “梓”“楠”“桐”,最后补了句:“现在城里人都爱用‘梓’,吉利!” 后来查资料才发现,《诗经》里早有用 “梓” 比喻良材的句子(“树之榛栗,椅桐梓漆”),古人还称故乡为 “桑梓”—— 可那时候谁会给娃取名 “桑” 啊?

有意思的是,传统寓意和现代流行完全错位。就像我姥姥说的:“我们那辈人取名‘桂兰’‘翠花’,是实打实指望孩子像花木一样好养活,现在倒好,‘梓’字写起来复杂,幼儿园孩子考试光写名字都得慢半拍。”
影视剧、玄学和输入法的合谋

你猜怎么着?我扒过 “梓” 字爆红的时间线。2015 年前后,古装剧里突然扎堆出现 “梓潼”“梓萱” 这类角色名,同期某女星给女儿取名 “小糯米”,带火了一批 “木字旁” 小清新。更绝的是某取名 APP 的推送逻辑 —— 只要勾选 “文艺”“古典”,系统保准在前三推荐位塞个 “梓” 字,后面跟着 “涵”“睿”“晴” 这些百搭爆款。

我妈至今念叨我当年太叛逆。她找大师算的 “梓涵” 被我否了,理由很幼稚:小区遛狗时听见有人喊 “梓轩”,回头发现是只穿花衬衫的泰迪。不过话说回来,我最后给女儿选的 “知夏”(取自 “夏木阴阴正可人”),现在不也被网红餐厅和民宿用烂了?
重名时代的温柔抵抗

有回在早教中心,老师喊声 “梓萌”,四个小姑娘齐刷刷抬头。家长们相视苦笑,有个爸爸掏出身份证自嘲:“我这‘张伟’都没他们夸张。” 后来我们建了个群,名字就叫 “梓不重名研究中心”—— 结果发现群里三分之一人微信名带 “梓”。

这代父母对 “独特感” 的执念挺矛盾的。一边追求 “生僻而优雅”,结果全网疯抢 “菡”“珩”“彧”;一边又怕名字太怪让孩子被嘲笑,最后卡在 “特别但别太特别” 的夹缝里。我表妹更绝,翻遍《本草纲目》给儿子取名 “远志”,上户口时工作人员愣是问:“是‘远大志向’那个‘远志’吗?”—— 其实人家用的是中药名。
下一个爆款会是什么?

最近发现新趋势:00 后父母开始迷恋 “非典型五行”。认识个设计师,因为孩子命里 “缺土”,放弃 “梓垚” 选了 “坦途”(取自 “坦荡如砥”)。还有个更狠的,直接叫 “闰土”,说是 “既补土又致敬鲁迅”。
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件趣事。有回女儿问我:“妈妈,我的名字是你从热搜上抄的吗?” 我愣了两秒,把手机里存的取名备选清单给她看 ——17 个版本里 13 个带 “梓”。她指着其中一个问:“那为什么最后叫知夏?” 我揉揉她脑袋:“因为那天窗外蝉鸣特别好听,比算命先生说话好听多了。”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