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都用兰字起名呢?

说真的,每次在小区楼下听到有人喊 “兰” 字,我总忍不住回头 —— 张阿姨叫 “玉兰”,她女儿叫 “梦兰”,连她家那只胖橘猫都叫 “兰兰”。这场景活像走进兰花养殖基地,还是批发价促销的那种。

 

一、古人给兰花起外号可比我们会玩

 

查资料时才发现,古人居然把兰花叫做 “幽客”—— 这外号比现在网红名高级多了。孔子夸它是 “王者香”,屈原更绝,直接拿来当自比:“扈江离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。” 我猜要是活在今天,这位大诗人朋友圈定位八成是 “在兰芷咖啡馆写《离骚》”。

 

不过最让我心痒的,是明代画家徐渭画兰时题的那句 “闲抛闲掷野藤中”。现在谁家要敢给闺女起名 “野藤兰”,估计会被长辈骂到删户口本。但你说奇不奇怪?同样是 “兰”,古人玩出孤傲气节,我们倒用得越来越像超市货架上的 “经典款”。

 

二、从 “秀兰” 到 “兰总” 的奇幻漂流

 

我外婆那辈人起名特别实在。村里统计重名率,“秀兰”“桂兰”“翠兰” 能承包前三甲。老人家们理直气壮:“兰字多好!听着就贤惠!” 到了 90 年代,我表姐出生时赶上琼瑶剧热播,名字立刻升级成 “诗兰”—— 虽然她后来成了程序员,同事都喊她 “兰哥”。

 

最近更魔幻。楼下的奶茶店叫 “兰夜未央”,对面新开的健身房招牌是 “兰铁猛男”。上次听见俩 00 后聊天:“我们 CEO 英文名 Lance,中文名非得译成‘兰斯’……” 我端着豆浆差点呛着,现在资本家连名字都要搞 “兰” 设了吗?

 

三、当 “兰” 字变成调色盘里的基础色

 

给我女儿起名时,妻子坚持要带 “兰” 字。我翻着字典嘟囔:“李兰、王兰、张兰…… 这组合像不像在玩填空游戏?” 但最后妥协用了 “兰序”—— 取自《兰亭序》,假装很有文化。结果上幼儿园发现,班里还有 “兰舟”“兰薰”,老师点名宛如古风歌单循环播放。

 

有意思的是,在南方,“兰” 字常和 “阿” 字搭伙。“阿兰” 念起来像含着一颗橄榄,尾音轻轻往上挑。但到了北方,干脆利落一声 “大兰子”,什么意境都碎成渣。这大概就是中国式起名的神奇之处:同一个字,往南走是水墨画,往北走就成了快板词。

 

四、我们到底在名字里种什么?

 

现在想想真是哭笑不得。去年参加取名讲座,专家说 “兰” 字使用率十年降了 15%,我当场松了口气。结果他下一句是:“但‘若兰’‘芷兰’这类组合暴涨 200%。” 合着大家不是不爱 “兰” 了,是学会给它穿马甲了。

 

有回在古镇旅游,看见茶馆老板娘名牌写着 “兰娘”。闲聊时她笑:“这名字土吧?我爷爷起的,说兰草贱养贱活,好养活。” 突然觉得,或许我们讨论象征意义时,早把最朴素的期待弄丢了。就像现在谁还记得,“兰” 字本义其实是指一种叫 “泽兰” 的草药?

 

(端起茶杯抿了一口)下次遇到叫 “兰” 的朋友,或许该多问一句:“你家这‘兰’,是冲着君子之风去的,还是单纯图个好写?”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