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不建议用玥起名?

上周朋友发消息问我:“你觉得‘玥’字适不适合给孩子用?” 我盯着屏幕愣了几秒 —— 这已经是今年第三个来问我这个问题的人了。说实话,作为研究姓名文化十几年的人,我本该对这类咨询习以为常,但每次听到 “玥” 字,喉咙里总像卡了颗没剥皮的龙眼,吐不出又咽不下。

一、神珠还是玻璃球?

“玥” 字在《山海经》里确实有来头,传说中是天帝少昊收藏的神珠,听着挺唬人。但你们知道吗?汉代《淮南子》里记载这珠子 “夜能照百步”,到了唐代笔记里就缩水成 “莹莹如豆” 了。我翻过地方志,在闽南某些村落方言里,“玥” 和 “噎” 同音,老人说给孩子取名要避开 “气不顺” 的谐音 —— 这种冷知识,现在还有几个人在意?

 

去年参加文化论坛,有位老先生痛心疾首地说:“现在家长给孩子取名像在珠宝店挑首饰,只管闪不闪,不管戴久了硌不硌肉。” 这话虽然刻薄,但看看满大街的 “子玥”“玥涵”,确实像把古董玉器磨成义乌批发的水钻贴片。我女儿班上有个 “张璟玥”,开学第一天老师点名时脱口而出 “张景月”,全班哄笑。孩子红着脸纠正的样子,让我想起表姐家闺女 “陈玥” 的遭遇 —— 医保系统里永远被打成 “陈月”,每次看病都得专门跑窗口改。

二、写不出的浪漫

朋友坚持说 “玥” 字形美,我当场摸出手机让她手写输入。她划拉半天屏幕,最后皱着眉头问:“右边到底是‘月’还是‘王’旁?” 这种场景我太熟悉了。前年帮出版社校对新书,作者感谢名单里有个 “刘玥”,美编排版时愣是给改成 “刘钰”,直到印刷前才被发现。更绝的是我大学室友,给女儿取名 “玥琳” 本意是 “珍宝琳琅”,结果幼儿园老师全写成 “月林”,孩子自己作业本上都开始混着用。

 

有回在亲子论坛看到个帖子,楼主抱怨婆婆坚持要把孙子名字里的 “玥” 改成 “悦”,婆媳大战三百回合。底下最高赞评论说:“等你孩子以后求职,HR 对着简历念‘王… 呃… 王什么珠?’的时候,就知道老人家的好了。” 虽然刻薄,但作为见过某五百强企业 HR 把 “李昕玥” 念成 “李听玥” 的目击者,我居然有点认同。

三、我家那个 “差点叫玥” 的孩子

其实女儿出生前,我也差点掉进这个坑。当时被某古装剧里 “玥璃” 这个名字击中,连夜翻字典查典故。直到有次在社区医院,听见护士冲着走廊喊 “21 号玥玥家长”,瞬间四个妈妈同时抬头 —— 那场面堪比短视频里的 “梓涵” 开会。后来丈母娘一句话点醒我:“你小时候因为‘伟’字太常见,非要自己改名叫‘鲲’,结果被同学笑‘北冥有鱼’忘了没?”

 

最后我们选了 “明” 字,普通得像是白开水。但上个月女儿发烧,我在急诊室手抖着填登记表时,突然感激这个任何系统都不会打错的字。当然,每次路过珠宝店橱窗,看见灯光下璀璨的 “玥” 字首饰,还是会恍惚一下 —— 美是真美,但就像高跟鞋,摆着欣赏和天天穿,终究是两回事。

 

可能我太老派了,总觉着名字该像棵榕树,地下的根比地上的枝更重要。现在每次听到新生儿叫 “玥”,总忍不住想:等这个孩子长大到要自己填表格、接电话、向世界介绍 “我是谁” 的时候,那颗传说中的神珠,会不会已经磨成了手心一粒硌人的沙?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