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字里的 “轩” 字,为何成了这代父母的 “安全牌”?
上周参加小侄子的幼儿园开放日,老师点名时我差点笑出声 ——”子轩”” 梓轩 “”宇轩”” 昊轩 “,十个男孩里有四个带” 轩 “的。这场景活像在玩消消乐,就差一个” 轩 “字就能连成一片了。回家的路上经过母婴店,橱窗里绣着” 轩 ” 字的虎头鞋排得整整齐齐,恍惚间还以为进了连锁店。
说来惭愧,三年前给儿子取名时,我的备选清单里也躺着 “明轩”” 逸轩 “”睿轩” 三个选项。当时妻子翻着白眼说:”你查了半个月《说文解字》,结果还是随大流?” 这话像盆冷水浇醒了我 —— 原来在名字这件事上,我们这代父母自以为的精心挑选,早被时代悄悄编好了程序。
“轩” 字能杀出重围,首先赢在它的 “两面派” 气质。左边车字旁带着点古早的稳重,右边干字又透着现代感的利落。我总觉着这字像穿着汉服玩滑板的混搭青年,既能在家长群里假装文化人,又能在游戏 ID 里冒充江湖少侠。上次在社区图书馆,听见两个妈妈争论 “雨轩” 和 “语轩” 哪个更文艺,突然想起《红楼梦》里贾政给宝玉挑丫鬟名儿的桥段。看来当代父母把取名当成了微型文学创作,而 “轩” 字就是现成的万能韵脚。
发音上它更是占尽便宜。试着用方言念 “子轩”—— 在吴语里像珍珠落玉盘,在粤语里像武侠片里的招式名,就连东北话都能念出大碴子味的豪迈。有回在成都茶馆,听见老板娘吆喝 “轩轩,把你家狗牵走”,才发现连金毛都蹭上了这波热度。相比之下,”涵”” 浩 ” 这些字就像挑食的客人,换个方言就变了味。
但真正让 “轩” 字登顶的,恐怕是它精准踩中了这代父母的焦虑。朋友老陈当初坚持要给儿子取名 “陈铁柱”,说要有 “工人阶级的硬核气质”,结果被全家批斗到连夜翻字典。后来他妥协成 “陈禹轩”,还跟我狡辩:”禹代表上古帝王,轩指代华美宫室…” 其实谁不明白呢?我们既怕孩子名字太土被嘲笑,又怕太怪被当成异类,最后发现 “轩” 字就像奶茶店的三分糖选项 —— 甜得恰到好处,错也错不到哪去。
翻看本地妇幼保健院的数据,”轩” 字在男孩名字中的占比从 2015 年的 8% 飙到去年的 22%,活脱脱一部社会心态变迁史。第一批 90 后父母取名时,就像刚拿到新房钥匙的装修小白,既想砸掉 “建国”” 建军 “这些承重墙,又不敢尝试” 元宇宙 “之类的先锋设计,最后统统选择了” 轩 “字这款宜家风模板。有回参加取名讲座,听专家说” 轩 “象征” 气宇轩昂 “,台下年轻爸妈们记笔记的认真劲儿,让我想起考前划重点的大学生。
不过最讽刺的是,我们这一代的名字大多带着集体主义的烙印,如今却用流水线方式制造着新一批 “轩轩” 大军。表姐当初给双胞胎取名 “子轩”” 子昂 “,说是取自” 轩昂自若 “的典故,结果上个月家长会,老师一句” 请子轩家长留一下 “,现场站起来四对父母。后来她在朋友圈自嘲:” 早知道该听孩子的,叫 ‘ 奥特曼 ‘ 和’ 蜘蛛侠 ‘ 还不会撞名。”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宠物医院里叫 “轩轩” 的泰迪和布偶猫越来越多。或许再过二十年,当 “李子轩” 们当上父母时,会像我们嫌弃 “张伟”” 李娜 “一样,对着” 轩 “字皱眉说:” 这也太老套了吧?” 那时他们大概会追逐某个新出现的万能字,就像每代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三分糖。
只是不知道等我家小子长大,会不会埋怨我没给他取个 “狂拽酷炫” 的名字。毕竟他们那代人的审美,谁知道又会转什么弯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