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起名字有忌讳?

为什么起名字有忌讳

最近朋友家为新生儿取名的事闹得不太愉快。孩子的爷爷坚持要避开 “军” 字,说是家里族谱记载,用这个字的孩子都命途多舛。朋友夫妻觉得这是无稽之谈,却又不敢完全无视老人的意见。这场争执让我想起小时候班上有个叫 “杜子腾” 的男生,因为名字谐音 “肚子疼”,整个小学时代都在同学的嘲笑声中度过。说来也怪,后来他改名叫 “杜远”,整个人都开朗了许多。

 

中国人对名字的忌讳,细究起来是件很有意思的事。我查过一些资料,发现这种讲究可以追溯到周代的 “避讳” 制度。那时候不仅要避开君王的名字,连同音字都要改写。比如秦始皇名 “政”,正月就得改称 “端月”。这种传统后来慢慢渗透到民间,演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种种忌讳。我外婆那辈人还相信名字要 “压得住”,所以常给体弱的孩子起 “狗剩”” 铁柱 ” 这类贱名,说是好养活。现在听来荒谬,但在当时却是普遍认知。

 

从心理学角度看,名字忌讳其实反映了人类对语言的魔力信仰。我们潜意识里总觉得名字和命运之间存在某种神秘联系。就像我表弟出生时,算命先生说五行缺火,于是名字里硬塞进一个 “焱” 字。结果这孩子从小脾气火爆,不知道是名字的心理暗示,还是纯粹的巧合。社会学家称之为 “标签效应”—— 当周围人都因为某个名字对你产生特定期待时,你很可能不自觉地活成那个样子。我大学室友叫 “安琪”,结果全班都默认她应该温柔乖巧,逼得这个跆拳道黑带女生天天强调自己 “真的会打人”。

 

不过话说回来,有些忌讳确实值得注意。去年有个新闻,父母给孩子起名 “王者荣耀”,导致孩子在学校备受困扰。这种追求特立独行却忽视孩子未来社交成本的取名方式,我个人是持保留态度的。但另一方面,我邻居老太太坚持不让孙子用 “浩” 字,理由是二十年前村里有个叫 “张浩” 的出过车祸,这就有点草木皆兵了。

 

起名字这件事,说到底是在传统和现代间找平衡点的艺术。我给孩子取名时翻遍了《诗经》,却也在键盘上反复敲打测试谐音 —— 怕出现 “付岩杰” 这样的悲剧。理智告诉我名字不过是代号,可情感上又忍不住纠结每个字的笔画数。或许我们真正在意的,不是那几个字符本身,而是想通过这个名字,把对生命最美好的期许都凝练进去。所以下次听到奇怪的名字忌讳时,先别急着嘲笑,那背后可能藏着某个家族绵延几代人的故事与恐惧。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