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个被嫌弃的 “羽” 字
记得去年冬天,老同学王胖子在咖啡馆里掏出手机给我看:”老张,给我闺女取个名呗,你看 ‘ 羽墨 ‘ 怎么样?” 那天咖啡馆的灯光很暗,他手机屏幕的光照在脸上,映出几分期待。我盯着那个 “羽” 字,茶杯在手里转了三个圈,最后还是说了实话:”这字… 忒悬。”
这事儿挺有意思。按理说,”羽” 字多美啊,《说文解字》里讲 “鸟长毛也”,轻盈飘逸,古人拿它比德行的也不少。《周礼》里 “六艺” 就有 “羽舞”,屈原《离骚》”凤皇翼其承旗兮,高翱翔之翼翼”,多好的意象。可现实里,我经手的上千个取名案例,用 “羽” 字的不到十个。为啥?我跟你说,这里头的门道比菜市场挑土豆还复杂。
先说个真事儿。去年有个家长非要给孩子取名 “羽飞”,听着挺大气是吧?结果上户口时民警噗嗤笑了:”‘ 羽飞 ‘?’ 欲飞 ‘?孩子以后考驾照可咋整?” 家长当场脸就绿了。这种谐音忌讳在我们这行叫 “暗礁”,防不胜防。更绝的是前年,一对高知夫妻给孩子取名 “书羽”,文气十足,结果幼儿园第一天就被小朋友喊 “输鱼”,孩子哭得跟泪人似的。这些案例我攒了一箩筐,每个都能让家长后悔得拍大腿。
查资料时意外发现,”羽” 字在民国时期还挺受欢迎。我翻过 1930 年代的户口簿,叫 “凤羽”、”青羽” 的不少。转折点大概可能在解放后,具体说不清楚但感觉… 跟简化字推广有关?繁体 “羽” 像展翅,简体就剩两根棍儿,精气神儿蔫儿了。有回在学术会议上我提这个观点,被个老教授怼得够呛:”小张啊,你这属于民间玄学…” 看我,又掉书袋了。
最让我揪心的是去年劝退老同学那次。我给他分析:”‘ 羽墨 ‘ 听着像 ‘ 愚昧 ‘,’ 羽萱 ‘ 像’ 遇险 ‘,’ 羽辰 ‘ 更糟 ——’ 陨尘 ‘!” 他媳妇当场就哭了。后来他们用了 “书涵”,皆大欢喜。但这事儿有个后续 —— 三个月后我在商场听见有人喊 “羽涵”,回头一看,正是我同学一家子。他讪笑着解释:”老婆偷偷改回一个字…” 您说这执念!
网络时代更魔幻。现在年轻人取名敢想敢干,”王者荣耀” 都敢用,”羽” 字反而被玩坏了。我见过叫 “羽生结弦” 的(跟日本选手同名),还有 “羽化登仙”(家长是修仙小说迷)。最绝的是去年有个网红给孩子取名 “羽众不同”,民政局居然给过了。这些新用法正在重构 “羽” 字的语义场,传统派如我,看得心惊肉跳。
写到这儿突然想到《诗经》里那句 “燕燕于飞,差池其羽”。多美的画面,怎么现在就沦落到这步田地?有回我给学生讲这个字,95 后的反应是:”老师,’ 羽 ‘ 不是游戏里的装备吗?” 气得我板书都写歪了。但转念一想,许慎要是活在当下,看见 “羽绒服”” 羽毛球 ” 这些词,怕也要挠头吧?
前两天路过小学,听见老师点名:”陈羽飞!” 孩子答 “到” 的声音特别响亮。我站在围墙外愣了半天 —— 或许是我太固执?就像我老伴说的:”你们这些研究字的,总把汉字当古董供着。” 可汉字明明是活物啊…
所以你说,”羽” 字到底能不能用?我抽屉里还压着份没敢发表的论文,标题叫《被污名化的羽毛》。要不下次喝茶,咱们再聊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