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字里的水墨画:为什么我偏爱 “泽” 字

名字里的水墨画:为什么我偏爱 “泽” 字

上个月表妹抱着新生儿来问我起名建议,粉嫩的小脸皱成一团,像颗没长开的核桃。我翻着字典,手指在 “泽” 字上停留了许久。这个字总让我想起江南雨季,青石板路上泛着的水光,既不是暴雨的张扬,也不是露水的脆弱。

 

“泽” 字左边躺着三点水,右边站着闪亮的 “睪”。东汉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里说它是 “光润也”,像把月光和溪水糅合成一个字。杜甫写 “润物细无声” 时若用 “泽” 替代 “润”,怕是会失了那份含蓄 —— 而这恰是 “泽” 的妙处。去年杭州新生儿登记处遇到个叫 “林泽晞” 的孩子,早晨的阳光透过办事大厅的玻璃窗,我恍惚看见露珠在荷叶上滚动的画面。相较之下,隔壁家长坚持要用的 “梓轩” 组合,听着就像批量生产的仿古家具。

 

现代人起名总在追赶时髦。十年前满幼儿园的 “子轩”” 欣怡 “,现在刷新生名单还能遇见它们的变体。有个小学老师朋友吐槽,班上同时出现” 张泽昊 “”李泽昊”” 王泽昊 “,孩子们不得不以” 大昊 “”小昊”” 胖昊 “区分。但” 泽 “字有种奇特的调节能力,既不会像” 福 “”财” 那样直白得冒傻气,又比 “睿”” 哲 “之类显得通透。记得帮老同学改名前,她叫” 李淑芬 “,活像五十年代劳模;改成” 李泽瑜 ” 后,连她本人都说签合同时底气都足了三分。

 

这个字在音律上堪称八面玲珑。配开口音姓氏时,”周泽川” 三个字像滑下喉咙的温酒;遇上闭口音,”吴泽言” 则像含了颗青梅。不过去年遇到个坚持要叫 “陈泽” 的准妈妈,我委婉建议加个字 —— 单名 “泽” 配陈姓,像往龙井茶里兑白开水,可惜了。最灾难的当属某明星给孩子起名 “王泽泽”,每次在娱乐新闻里看到,我耳朵都会自动循环 “啧、啧” 的咂舌声。

 

帮人起名这些年,发现 “泽” 字有种潜移默化的魔力。邻居家孩子原名 “刘强”,总打架斗殴;改叫 “刘泽谦” 后,他妈妈说连班主任都惊讶他的暴躁脾气像被水洗过。或许正如《楚辞》里 “芳与泽其杂糅兮” 的意境,这个字自带温润的修正力。有次在敦煌看壁画,解说员指着飞天衣袂说 “这叫吴带当风”,我莫名想到:好名字就该这样,既有水的流动感,又有光的轮廓感。

 

当然,这些只是我的执念。就像坚持认为手写书信比微信郑重,收集雨花石比买钻石有趣。真要给自己孩子起名时,我大概会对着字典失眠整月 —— 毕竟 “泽” 字再好,也架不住隔壁张会计非要给他孙子起名 “张泽 Excel”。名字终究是幅水墨画,留白处全是父母的期待。而那个被我建议取名 “许泽安” 的侄女,此刻正在摇篮里咂嘴,她将来或许会讨厌这个字,就像我年轻时厌恶父亲给我起的过于文艺的名字。

 

但有什么关系呢?湿润的土地总会记得雨水的模样。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