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璟不能起名?

最近帮朋友的孩子起名,翻字典翻到 “璟” 字时眼前一亮 —— 玉的光彩,多美的寓意!结果刚提出来,朋友她妈就连连摆手:“不行不行,这字不吉利!” 我当场愣住,一个冷门但意境优美的字,怎么就成了忌讳?
说起来,“璟” 字栽跟头的地方还真不少。去年我表妹给女儿报户口,非要取 “璟萱”,民警盯着电脑皱眉:“系统里没这字啊,要不换个常见的?” 最后硬生生改成了 “景宣”。后来才知道,不是所有政务系统都能显示生僻字,据说某地曾有人用 “䶮” 字取名,结果医保卡、学历证全成了乱码。这种现实问题让很多家长宁愿选 “梓涵” 也不碰 “璟”,毕竟谁想让孩子将来在银行柜台前解释 “那个王字旁加景色的景”?
但更深层的阻力其实是文化心理。有次在取名论坛看到个帖子,楼主晒出 “璟” 字搭配,底下清一色回复:“谐音‘警’不吉利”“像‘镜’字,易碎破财”。更夸张的是有人搬出算命软件截图,显示 “璟” 字五行属火克金,会破坏八字平衡。我查资料发现,“璟” 本义明明是玉的光泽,古人用 “珺璟” 形容美德,怎么到了现代反而被妖魔化?想来想去,大概和 “茜”“晶” 这些字一样,被民间谐音学生生拖累了 —— 现在人起名像炒股,宁可跟风买 “蓝筹股” 也不愿冒险押 “潜力股”。
对比之下,同样带王字旁的 “琰”“珣” 反倒没那么多人反对。细琢磨可能和字形有关:“璟” 右边是个 “景”,笔画多又容易写歪,小学生考试光写名字就得半分钟。我妈常念叨:“名字是给别人叫的,太复杂就是给孩子添堵。” 这话虽然功利,但确实反映了大众心态 —— 我见过幼儿园老师把 “璟” 念成 “景”,也见过同学故意喊 “王景王景” 来取笑。说白了,社会对陌生字的容忍度低得可怜。
不过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某些 “文化传统” 的牵强附会。有回在茶楼听见俩老太太聊天,一个说:“璟字上头是日,下头是京,日落在京城,这寓意多衰啊!” 我在旁边差点喷茶 —— 按这逻辑,“明” 字岂不是更该禁用?但现实就是这样,起名早不是单纯的审美选择,而成了要兼顾算命先生、长辈、大数据算法的行为艺术。去年某机构统计,名字里带 “璟” 的新生儿不到万分之一,倒是 “子轩”“雨桐” 这种安全牌年年霸榜。
话说回来,我至今觉得 “璟” 字冤得慌。它比 “鑫”“磊” 雅致,比 “涵”“萱” 独特,明明该是取名界的遗珠。有次遇到个 90 后家长坚持用 “璟” 字,理由是 “宁可让孩子教别人念一遍,也不要烂大街的名字”。这种反叛精神挺动人,但终究是少数派。大多数父母就像我朋友,最后妥协选了 “玥”—— 好歹是个常见王字旁字。
最近听说有些省份开始扩充字库,或许某天 “璟” 字能翻身?但想想连 “喆”“堃” 这种字至今争议不断,估计短时间内没戏。有语言学家说姓名用字是社会心理的显微镜,看来我们骨子里还是怕特别、怕麻烦、更怕 “不吉利”。写到这里突然想起《红楼梦》里贾宝玉的玉,人人都当宝贝,偏他自己觉得是束缚。名字啊,有时候美不美不重要,关键是别成为孩子的负担 —— 虽然我还是偷偷在笔记本里写了好几个 “璟” 字搭配,万一以后用得上呢?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