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名为什么不能带水字?

暴雨天的命名困惑

 

窗外的雨下得正急,老张的电话偏在这时候打进来:“我家孙子五行缺水,取‘淼’字多合适,亲家母非说太凶险…” 他嗓门压过雨声,让我想起去年杭州那位客户 —— 夫妻俩为 “汐” 字吵到差点离婚。这种天气聊 “水字禁忌”,倒也应景。

 

一、补水不是倒水缸

 

90 年代那本《姓名与命运》里说,缺水就用水字补,简单粗暴。上周看个八字:日主甲木生于申月,地支全金局,天干透壬水。按说水已泛滥,家长却执意要用 “涛” 字。我指着排盘解释:“这好比给快淹死的人套救生圈,白费功夫。”

 

去年更遇到个极端案例。深圳林家的孩子,命局火炎土燥,全家坚持用 “沝”(zhuǐ)字。结果孩子上学第一天,老师点名念成 “水水”,同学哄笑。这字电脑打不出来,医保卡都得手写。说白了,子平法讲究的是平衡,不是五行元素连连看。

 

当然这套说法老张肯定不同意。他总说:“水多才旺财!”——

 

二、洪水与财神的双面记忆

 

我突然想到小时候练毛笔字,“海” 字总写歪。老师傅敲着砚台说:“大禹治水三过家门,你这‘水’都快冲垮田字格了。” 后来研究民俗才发现,北方村落常把 “洪”“涛” 视为凶字,而闽南客户却夸我给取的 “滢” 字 “像财神爷的茶盘”。

 

这种分裂有来由。黄河流域的水患记忆刻进族谱,我见过河北某村族规明令禁用 “溃” 字;反观潮汕地区,商户招牌带 “汕” 带 “港” 的比米铺还多。去年整理民国姓名档案时更发现,长江沿岸 “治”“浚” 等字频现,说白了都是被水吓怕或喂饱的后遗症。

 

三、当理论撞上现实

 

前年有个尴尬案例。给北京孩子取名 “沁”,家长没料到拼音 “QIN” 在护照上总被误读成 “Queen”。更麻烦的是,这孩子命局水弱木强,用 “沁” 反倒助了忌神。母亲后来抱怨:“早知该听您说的‘棠’字…”

 

这个吧… 其实我也走过弯路。2008 年给个丙火日主的孩子补 “湘” 字,三年后家长找来,说孩子总莫名哭泣。重新推盘才惊觉:水火相激,那 “湘” 字里的 “木” 竟成了煽风点火的帮凶。现在想想,当年若选个带 “辰” 或 “田” 的字 ——

 

你怕洪水还是旱苗?

 

那些一刀切的禁忌论,真是…

 

现在接咨询,我会先问家长这句话。水字不是绝对禁忌,但得看是救命的甘霖,还是添乱的浪头。至于老张的孙子?我建议他用 “霂”(mù),小雨润物的意思。当然,“汞” 字算不算真水… 这个我至今没搞明白。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