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荣字起名不好呢?

为什么荣字起名不好呢

记得小时候班里有个叫 “张荣” 的男生,每次老师点名时,教室里总会冒出几声窃笑。那时候我不明白,一个看上去堂堂正正的字,怎么就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。直到去年帮表妹给孩子取名,当老人提议用 “荣” 字时,表妹皱着眉头说:”现在谁还用这个字啊,太土了。” 我才突然意识到,这个曾经承载着无数家庭期望的字,正在悄悄退出时代的舞台。

 

“荣” 字本是个好字。《说文解字》里说它 “从艸从木”,本义是草木茂盛,后来引申为显赫、光荣的意思。我爷爷那辈人特别爱用这个字,翻开老家族谱,什么 “荣昌”” 荣发 “”荣贵” 比比皆是。那时候的人相信,把对兴旺发达的期盼直接嵌进名字里,就能给子孙带来好运。我二舅公就叫 “李荣祖”,取光宗耀祖之意,据说他出生时曾祖父特意请算命先生看过,说这名字能保家族三代兴旺。

 

但字和人一样,也得讲究个时运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”荣” 字确实风光过一阵。我查过资料,那会儿新生儿名字里带 “荣” 的比例高得惊人,大概和当时强调集体荣誉的社会氛围有关。可到了八九十年代,情况就开始微妙起来。我高中班主任叫 “王荣”,学生们背地里都管他叫 “老王头”,其实他那年才四十出头。有次我在办公室门口听见两个年轻老师在聊天,一个说:”王主任名字挺有年代感的。” 另一个就笑:”可不是嘛,一听就是老干部。”

 

这种微妙的代际差异特别有意思。我父亲那代人听到 “荣” 字,第一反应可能是 “光荣”” 荣耀 “这样的正面联想;而现在的年轻人,尤其是 00 后,想到的可能是” 土味 “”过时”。语言学家说这是 “语义磨损” 现象 —— 当一个词被过度使用,它的意义就会逐渐贬值甚至变质。”荣” 字就像一件传了太多代的长衫,虽然料子还是好料子,但款式已经不合时宜了。

 

去年同学聚会,当年的 “张荣” 也来了。酒过三巡,他苦笑着说起自己名字带来的困扰:求职时 HR 看到简历会露出微妙的表情,自我介绍时总要多解释几句,连给孩子取名都刻意避开了所有传统字眼。”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?” 他晃着酒杯说,”我爸给我取名时,就是希望我将来活得体面,结果这名字现在反而成了土气的代名词。”

 

这种尴尬背后,其实是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。过去人们取名讲究的是家族传承、光耀门楣,现在更看重个性表达和独特标识。我观察过幼儿园的花名册,现在流行的都是 “梓涵”” 沐辰 “这类听起来轻盈雅致的名字,它们不承担任何家族使命,只负责让孩子在人群中显得特别。有次听年轻妈妈说:” 我才不要孩子叫什么荣啊华啊的,听着就像要背负什么责任似的。”

 

当然,也不是说 “荣” 字就一无是处。我认识个 90 后创业者偏要反其道而行,给自己改名叫 “荣野”,取 “野蛮生长” 之意,倒也别致。但这样的案例终究是少数,对大多数人来说,”荣” 字确实像个不合时宜的客人 —— 它本身没有错,只是和这个崇尚轻松、讨厌沉重的时代有些格格不入。

 

前几天路过老城区,看见有家新开的咖啡馆叫 “荣光”,装修得很有复古情调。店主是位头发花白的大爷,他说这名字是为了纪念他父亲,一位老军人。我坐在那里喝咖啡时突然想,或许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,”荣” 字正在从人名的舞台退场,转而成为某种怀旧的符号。这也没什么不好,就像那杯咖啡,苦过之后,余味里反而能尝出岁月的醇厚。

 

说到底,名字不过是时代的注脚。我们现在嫌弃 “荣” 字老气,说不定再过几十年,今天这些 “梓涵”” 沐辰 ” 也会被未来的年轻人吐槽。字的命运,终究是握在用它的人手里。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