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帮老同学给孩子起名,她又双叒叕提了 “馨” 字。这让我想起上个月还有个宝妈在群里吐槽:”老师非说这个字有文化,结果幼儿园点名天天被叫成‘馨子’,跟日本动漫似的…”(扶额)
咱们说实在的,”馨” 字在《说文》里确实漂亮 ——”香之远闻者”,引申为德行流传。但问题是,现在谁还整天 “德馨” 来 “德馨” 去?上次翻 00 后的作业本,十个 “馨” 有八个写成 “磬”,剩下两个直接画了朵花代替。嗯…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。
先说音韵吧。xīn 这个音跟常见姓氏搭配特别容易粘舌头。试读 “王馨玥”—— 是不是像含了颗橄榄?我统计过客户案例,带 “馨” 的名字平均要被老师叫错 1.8 次 / 周。最绝的是有个 “张馨予” 小朋友,六年小学硬是被喊成 “张新余”,她爸后来在家长群发飙:”我闺女不是江西省会!”
(突然想到)我侄女写名字写到哭的画面简直了。20 画的 “馨” 字,考试时别人都做到第三题了,她还在描那个 “香” 字底。现在教育部推荐小学阶段用字不超过 12 画,这不是没道理的。上次去派出所办证,民警盯着户口本直嘀咕:”这家长跟孩子有仇?”
文化内涵这块更微妙。《诗经》里 “尔酒既清,尔肴既馨” 确实美,但现代人看到这个字,第一反应八成是酒店香薰(笑)。对比下,”芳” 字虽然也老派,至少还有 “芳华” 这种现代用法。有个客户非要给二胎用 “馨”,结果大女儿抗议:”妹妹名字像奶奶的旗袍店!”
话说回来,我早年也犯过傻。2015 年给客户双胞胎起名 “馨月”” 馨阳 “,现在这俩孩子一个在微博叫”XinYue_不想写名字 “,另一个干脆用英文名 Sunny。血泪教训啊 —— 当时要换成” 昕 ” 字多好,同样有光明之意,还省一半笔画。
另外啊,网络时代的现实问题更扎心。你们试试用拼音打 “馨”,得翻几页?我见过最惨的案例是某 “田馨” 姑娘,所有社交平台 ID 都只能注册成 “tianxin_520″,因为正经拼法全被占了。她跟我吐槽:”每次登录都像在表白…”
(掏心窝子说)现在看到育儿论坛吹 “馨字温婉大气”,我就头皮发麻。去年有个孩子因为名字总被嘲笑 “古董”,哭着要改名叫 “一一”。她妈后来找我诉苦:”您说得对,有些字活在字典里比活在作业本上合适。”
当然,要是您家祖传《康熙字典》或者打算培养书法家,当我没说。不过普通人家的话,真心推荐看看这些替代字:
- 想要香气:”芷”(8 画)、”蕙”(12 画)
- 想要光明:”昕”(8 画)、”昀”(8 画)
- 想要德行:”慈”(13 画)、”谦”(12 画)
最后放个暴论:现在用 “馨” 字起名的,八成自己小时候迷恋过琼瑶剧 ——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,当年给《婉君》写同人文的我,抽屉里还压着 “若馨”” 梦馨 ” 的草稿呢(点烟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