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年起名用宸的为什么多?

去年参加表妹孩子的满月宴,酒席上听到司仪报出 “陈子宸”” 林宸玥 “两个名字时,我差点被茶水呛到 —— 这已经是今年遇到的第七个” 宸 “字辈小朋友了。回家的地铁上,我随手翻看朋友圈里的新生儿照片墙,发现牛年出生的宝宝中,每三个就有一个名字里嵌着这个字。这不禁让我想起十年前满大街的” 浩宇 “”诗涵”,现在的父母们似乎集体迷上了这个带着古意的字眼。
说来有趣,”宸” 字本是个颇有分量的字。《说文解字》里说它本指帝王居所,唐代诗人王勃写 “宸游” 就是指皇帝出游。去年我在地方志办公室翻资料时,发现古代科举榜单上,名字带 “宸” 的考生往往出身书香门第。这种与生俱来的贵气,倒和牛年推崇的稳重特质莫名契合。记得有次在茶楼听见两位准妈妈聊天,穿旗袍的那位说:”属牛的孩子要压得住福气,’ 宸 ‘ 字像结实的屋檐,多吉利。”
现代父母对名字的期待,早就不满足于简单的 “吉祥如意” 了。前阵子帮朋友筛选名字,她坚持要在 “宸”” 睿 “”珩” 三个字里选,理由是 “现在流行新中式审美”。我翻过某起名机构发布的年度报告,发现 “宸” 字的使用率在 2018 年后突然蹿升,恰好与故宫文创走红的时间线重合。有回在亲子论坛潜水,看到个高赞帖子说:”‘ 宸 ‘ 字比 ‘ 伟” 强 ‘ 雅致,又比 ‘ 轩” 昊 ‘ 特别,关键是重名率低。” 这话让我想起小区里那对双胞胎 —— 哥哥叫 “宸安”,弟弟叫 “安宸”,父母倒是把排列组合玩明白了。
从音韵学角度看,”宸” 确实是个好搭档。它发音沉稳(chén),与轻快的字搭配能产生奇妙的平衡感。我收集过二十个含 “宸” 的名字样本,发现最常与 “子”” 若 “”泽” 这些字结伴。最绝的是邻居家孩子的名字 “宸川”,既保留了古典韵味,念起来又有现代诗的节奏。不过上个月去派出所办事,听见民警对着名单嘀咕:”这页八个孩子,五个名字带 ‘ 宸’。” 当时我莫名想起小时候全班七个 “张伟” 的盛况。
有次和民俗学教授聊起这个现象,他提到个有趣的观点:生肖命名潮往往滞后一年。比如虎年流行的 “峻”” 峰 “其实是牛年就开始酝酿的。这让我突然理解为什么今年” 宸 “字特别多 —— 去年疫情期间,很多人被困在方寸之地,” 宸 “字里” 屋檐 “的意象或许暗合了人们对安稳的渴望。上周在早教中心看到的场景更耐人寻味:五个” 小宸宸 “被老师用” 大宸 “”小宸”” 宸宸宝 ” 区分,活像某种当代黑色幽默。
站在姓名研究者的角度,我理解这种集体无意识的趋同。就像二十年前流行 “婷”” 娜 “,十年前追捧” 梓 “”萱”,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签名式字符。不过当我第三次把朋友孩子的 “宸” 字写成 “晨” 时,突然怀念起那些笔画简单的名字。最近发现公园里遛狗的泰迪都开始叫 “阿宸” 了,不知道明年虎年会不会掀起 “啸”” 嶂 “之类的风潮?倒是期待能有父母勇敢地用回” 犇 ” 字,那才真叫应景呢。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