卜姓为什么不能用子起名
前几天和几个朋友喝酒,聊到给孩子取名的事。老卜突然叹了口气,说想给儿子取名 “子墨”,结果被家里老爷子劈头盖脸骂了一顿。”卜子墨?你这是要咒咱家绝后啊!” 老爷子气得直拍桌子。我们几个听得一头雾水 —— 这名字听着挺文雅的,怎么就不行了?
后来我琢磨这事,发现还真有点意思。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个卜姓人家,给孩子取名 “子豪”,结果被街坊邻居笑话了好几年。那时候不懂,现在想来,大概是因为 “卜子” 连读,听着像 “不子”。在我们那儿方言里,”不子” 就是 “没孩子” 的意思,搁谁家愿意担这个晦气?
我查了查资料,发现这种忌讳还真不是空穴来风。明代有个叫卜世仁的商人,就因为给儿子取名 “子安”,被同行恶意解读成 “卜子安”(不子安),说他家要断子绝孙。气得老卜直接告到衙门,最后硬是给儿子改了个 “仲安” 才了事。这事儿记在《宛署杂记》里,可见古人在这方面的讲究。
说到发音,”卜” 字在普通话里是第三声,”子” 是轻声,连读时确实容易把 “卜” 读成 “不”。我试过用不同方言念,发现吴语区的人倒没这个困扰,但北方官话区就特别明显。有个语言学教授跟我说,这叫 “连读变调”,在姓名学里属于要避讳的 “拗口令”。想想也是,谁愿意自家孩子名字天天被人拿来当绕口令念?
不过最让我意外的,是 “子” 字本身的文化包袱。孔子、孟子这些圣人名号太响亮,普通人家用 “子” 字取名,总有点僭越的意思。我认识个研究姓名学的老先生,他说卜姓在古代是占卜世家,而 “子” 在《易经》里代表 “乾卦”,是至阳至刚之象。卜姓用 “子” 取名,就像算命先生自称 “天子”,多少有点犯忌讳。
当然现在年轻人不太讲究这些。我有个 90 后同事就叫卜子涵,她说从小到大没人拿她名字说事,倒是经常被问 “你是不是数学特别好”—— 因为 “卜子” 谐音 “不子”,但 “子涵” 又让人联想到 “子函数”。这姑娘现在真成了程序员,不知道算不算名字的玄学应验。
前阵子去参加个文化沙龙,听有位民俗学者讲,其实这种禁忌正在松动。他调查过两百多个卜姓家庭,发现 “00 后” 用 “子” 字取名的比例比 “90 后” 高了近三倍。有个家长说得实在:”现在都什么年代了,还讲究这个?我家孩子叫卜子航,就是要他的人生不设限。”
话说回来,传统的力量还是不容小觑。去年有对年轻夫妻非要给孩子取名 “卜算子”,说是有 “卜算天下” 的豪气。结果上户口时被工作人员委婉劝止,说这名字容易让人联想到词牌名《卜算子》,怕孩子将来被同学起外号。最后改成了 “卜思远”,既避了忌讳,又留了点文化韵味。
我后来把这事说给老卜听,他倒是想开了:”其实叫什么都行,关键看孩子自己怎么活。我家老爷子那辈人讲究这个,是因为他们真信名字能决定命运。现在我们知道了,命运这东西,三分天注定,七分靠打拼。”
倒也是。不过下次要是遇见姓卜的朋友,我大概还是会多嘴问一句:”你家孩子该不会叫卜子什么吧?”—— 毕竟有些传统,就像老话说的,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