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用 “卷” 字起名不好

为什么用 “卷” 字起名不好

前几天看到热搜上有个家长给孩子取名 “卷王”,评论区炸开了锅。有人说这是与时俱进,有人直呼 “孩子做错了什么”。说真的,作为在起名这行摸爬滚打十年的老油条,我对着电脑屏幕足足愣了五分钟 —— 这可比去年遇到的那个非要给孩子取名 “王者荣耀” 的家长还让我头疼。
您猜怎么着?某省户籍系统数据显示,2023 年新生儿名字带 “卷” 字的同比增长了 40%。早些年这个名字几乎绝迹,现在却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。记得上个月有位 IT 行业的父亲理直气壮地对我说:”现在社会这么卷,让孩子从小适应不好吗?” 我当时差点把茶喷出来 —— 名字是铠甲还是枷锁,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。
先说字本身的问题。《说文解字》里 “卷” 的本义是 “膝曲也”,像人蜷缩着腿的样子。后来衍生出书卷、卷曲的意思,都带着某种向内收束的态势。对比同音的 “娟” 字(秀丽)、”隽” 字(才智出众),文化意象差得不是一星半点。更别说现代语境里,”内卷” 这个词早就让 “卷” 字带上了窒息感。名字像件看不见的衣服,而 “卷” 字这件总容易起静电 —— 您想啊,孩子自我介绍时说 “我叫张卷”,听者脑子里第一时间蹦出来的,恐怕不是书香气息,而是 “加班加到爆肝” 的画面。
去年某小学老师跟我吐槽,点名时叫到 “李卷”,全班哄堂大笑。有个男生当场接话:”老师,他是不是还有个弟弟叫 ‘ 躺平 ‘?” 九岁的孩子尚且如此,等这个 “李卷” 长大求职面试呢?说实话,我挺心疼这些孩子。某高校抽样调查显示,名字含 “卷” 者成年后更倾向选择自由职业,这数据背后的心理动因值得玩味。
** 再说命理学的视角。** 虽然我不主张迷信,但字形对人的心理暗示确实存在。”卷” 字下部的 “㔾”(jié)在古代象征跪坐的人形,整个字就像被束缚的状态。对比 “展” 字的开阔、”舒” 字的从容,精气神截然不同。记得有位客户最初坚持用 “卷” 字,理由是希望孩子有 “破卷而出” 的斗志。后来他偶然看到孩子写名字时总把最后一笔写得特别重,像是要戳破纸张似的,这才恍然大悟来找我改名。
您可能会说:”现在流行中性名啊!” 但中性不等于消极。就像 “毅”” 锐 “这些字也中性,传递的却是向上的力量。有对年轻父母曾反驳我:” 鲁迅还叫周树人呢,树人不也是被束缚的意思?”我只好苦笑 —— 先生那个年代可没有” 社畜 “”996” 这些词附着在字义上啊。
写完这段突然想到,”卷心菜” 这词其实挺可爱的… 但人毕竟不是蔬菜。当我们用 “卷” 字寄托期待时,是否忘了名字本该是祝福?或许再过十年,”卷” 字会像当年的 “狗剩” 一样,成为时代的注脚。
(当然,这套理论在广东可能不适用,毕竟方言发音不同。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。)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