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说起名字有忌讳

为什么说起名字有忌讳

我跟你说个事儿。去年表妹生孩子,家族群里为取名吵翻了天。我提议 “陈乐仪”,取 “乐天知命、仪态万方” 的意思,结果二姨立刻发来 60 秒语音:”‘ 乐仪 ‘ 听着像 ‘ 落姨 ‘!孩子以后要克死所有姨妈吗?” 她沙哑的嗓音里带着颤抖,仿佛已经看见我们集体倒在血泊中。
这事儿吧,让我想起小时候邻居家那个叫 “杜子腾” 的男孩。每次老师点名全班就笑到桌椅乱颤,后来他爸顶着四十度高温去派出所改名,汗把衬衫后背洇出个人形地图。你看,名字忌讳就像社交平台的敏感词算法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雷区。我奶奶至今觉得 “欣” 字不吉利 ——”拆开是欠斤两!做买卖要亏死”,可我妈那辈人最爱用这个字。
查资料才发现我念错了二十年 “避讳” 的 “讳” 字(一直读成 “伟”!)。其实五格剖象法那套理论,说白了就是姓名界的星座分析。有个起名师傅跟我说,他们现在接单都要先问客户信不信这套,”就像火锅店得问你要微辣还是变态辣”。最绝的是某明星给孩子取名 “丧丧”,网友炸锅说触霉头,结果人家反向营销出了联名款童装,卖得比名叫 “福宝” 的还火。
音韵联想这东西特别邪门。朋友公司前台叫 “杨薇”,有客户死活不肯让她递文件 ——”‘ 阳痿 ‘ 谁受得了?” 后来姑娘哭着改了名。但反过来想想,”梅” 字在民国是顶时髦的,现在谁要叫 “李梅”,听着就像从黑白照片里走出来的。这大概就是语言巫术的残留,明明知道 “送钟” 和 “送终” 毛关系没有,可你猜怎么着?去年我爸过寿,我差点买了个智能闹钟当礼物,临下单还是怂了。
有意思的是,现代人玩起谐音梗比祖宗还疯。”丧茶” 奶茶店开在殡仪馆对面,招牌写着 “人生苦短,先干为敬”,排队的人绕场三周。我采访过几个 95 后顾客,有个染紫头发的姑娘嚼着珍珠说:”‘ 发丧 ‘ 变’ 发财 ‘,不就差个调吗?” 当时心里翻了个巨大的白眼,但回家看见书房里摆的 “马上封侯” 摆件,突然觉得自己也没资格笑话谁。
上个月陪同事去算命,那瞎子摸着 “康熙字典” 起名要价八千八。出门我就吐槽:”有这钱不如给孩子存教育基金。” 结果第二天刷到某上市公司更名公告,新名字里带三个 “鑫” 字,股价居然真涨了。也不是完全没道理… 呃,至少对投资人来说,这跟买彩票前拜财神属于同款心理按摩。
现在轮到我自己纠结了。老婆怀孕四个月,丈母娘天天发 “生肖忌用字” 清单。昨天她老人家打电话来,声音黏得能拉丝:”属兔宝宝不能用 ‘ 辰’ 字啊,龙兔相斗要折寿的…” 我盯着 B 超照片发呆,突然理解为什么《红楼梦》里贾政要翻烂《诗经》给儿子取名 —— 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… 难受?
所以… 你们家取名最怕什么?是怕重名怕谐音,还是怕不小心把全家焦虑都塞进那两三个字里?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