岂字为什么起名不好听
我给孩子取名时,曾执意要用 “岂” 字。家里老人一听就炸了锅:”这字能当名字?听着就晦气!” 我纳闷了,一个普普通通的汉字,怎么就成了命名雷区?后来翻遍字典问遍人,才发现这字简直自带抬杠属性 —— 你念三遍试试,是不是越念越像在和人吵架?
先说发音。”岂” 读 qǐ,单拎出来还算清亮,可一放进名字里就露怯。有朋友给儿子取名 “岂然”,本意是 “岂不潇洒自然”,结果幼儿园老师点名时总像在质问:”岂然?你怎么又调皮?” 更别提和姓氏搭配时的灾难 —— 姓吴的叫 “吴岂”,听着就像 “无起”,隔壁大妈直接问我:”孩子命里缺火也不能这么补啊!”
这字骨子里刻着反骨。字典里 “岂” 的释义明晃晃写着 “表示反问”,天生带着质疑的刺。我查过明代姓名录,五百年来用 “岂” 字入名的不足十人,有个秀才给儿子取名 “岂凡”,本意是 “岂是凡人”,结果乡试时主考官朱笔一划:”姓名含讥刺之意,削去功名!” 现代人虽不讲究这些,可潜意识里谁愿意孩子名字里嵌个问号?上次在儿科医院听见护士喊 “岂悦小朋友”,那孩子哇地哭了 —— 不知道的还以为医生在反问:”这也能快乐?”
但最要命的是文化基因里的排斥。中国人取名讲究 “口彩”,要的是 “安”” 康 “”宁” 这些稳当字眼。我家二叔公说得更直白:”名字是咒,天天喊 ‘ 岂’,迟早把福气问没了。” 有回在庙会上遇见个叫 “岂安” 的姑娘,她苦笑着掏身份证:”从小到大被问 ‘ 岂能平安 ‘,现在真去保险公司上班了。” 这种集体潜意识的威力,比什么五行八字都厉害。
不过话说回来,我至今留着当初拟的 “岂” 字名册。有次翻到 “岂棠” 这个组合,突然觉得惊艳 —— 海棠无香,岂非憾事?这字像块棱角分明的黑曜石,用好了反而能划破平庸。现在有些父母专挑生僻字取名,什么 “彧”” 珩 “”翀” 满大街跑,相比之下 “岂” 字至少辨识度高。我家娃的小名还是偷偷用了 “小岂”,每次喊他都像在提醒:人生嘛,总要带点不服气的劲头。
最近发现 00 后取名开始叛逆了。微博上有对双胞胎叫 “岂左”” 岂右 “,网友调侃这是” 岂有此理 “的拆分版。或许再过十年,” 岂 “字会像当年的” 梓 “”萱” 一样翻红?谁知道呢。反正我现在路过幼儿园,听见老师喊 “岂涵” 时还是会心一笑 —— 这届家长,真是岂有此理的勇敢。